中国白”故乡的“反转”剧情 ——电能助力“世界陶瓷之都”转型升级
四月的春光中,一个民俗文化旅游节正在“世界陶瓷之都”——福建省德化县的小乡镇里热闹举行。
德化县与江西景德镇、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古瓷都。而论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量,“德化说第二,没人敢说第一”。
而近年来,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成本快速上涨等要素制约,德化陶瓷企业面临较大挑战,迫切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。
而服务好陶瓷产业,也是国网福建德化县供电公司一直在努力做好的。
如此精确的掌控,怎么实现?
“陶瓷以粘土为材料,经过选矿、加工、配料、成型、施釉、干燥、入窑烧制等工艺流程,经过高温烧制而成。”日前,在德化县城东工业区内的顺美陶瓷生活馆里,福建泉州顺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说。
德化是世界性文化遗产——“中国白”瓷雕技艺的故乡。上世纪80年代,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,德化开始推广以电代柴烧制陶瓷,并且在国内率先进行了窑炉改革。1981年,国内首条“电隧道窑”在德化试验烧瓷成功,完成了“中国白的故乡”的第一次剧情“反转”。
国网福建德化县供电公司“海丝之光”共产党员服务队为陶瓷企业定制新型电窑炉。周云中摄
正是这一重大技术改革,解决了林与瓷的矛盾,解决了陶瓷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,推动德化成为“千家企业无烟囱”的“山清水秀新瓷都”,生态环境质量居清新福建首位。
这一改革,也促进了德化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在顺美集团负责人的名片背面,“中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、国家博士后工作站”等字眼赫然在目。
而放眼到整个德化,80%的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2016年陶瓷业产值199.5亿元,其中出口陶瓷就达137.64亿元,增长8.47%,实现“逆势飘红”。
也许有不少读者知道这件事——
2010年3月17日下午,德化名瓷《世博和鼎》作为上海世博会福建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,因为运输难度大,由世博会组委会投保、保额达5.6亿元,并向全球征集运输方案。
今天来回忆这条旧闻,有两个信息值得关注:一个是天价投保背后的品牌理念。一个是,该瓷器的烧制过程:“必须经两次1310度高温烧制”。
“如此精确的掌控,也只有电窑炉能实现。”顺美集团的负责人说,“特别是大师作品,用电窑炉烧更好。因为温度好控制,容易掌握火候。”
顺美集团车间里掌握烧制环节的“火候”的技术员——林龙其告诉笔者,在陶瓷业做了十几年了,用过各种燃料:“对比之后,还是觉得用电能好。一是温度好控制,现在都用电脑操作;二是基本上无污染,工人们都喜欢。”
电窑炉用微机电脑控制,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,对温度的控制较为准确,能控制在±l℃范围内,产品烧制质量不再依靠技术工人掌握火候,成品率、产品质量较高。
由于用电更绿色环保、更稳定、更易操作、更安全,德化现有的大约1500家陶瓷企业中,以电烧瓷的企业约1250家(包括各种窑炉),其中电热隧道窑炉269户。
2016年德化陶瓷行业用电量7.08亿千瓦时,占德化年售电量54.93%。
改革创新引领企业发展。早在2015年,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就积极开展定制服务,包括开展“以租代建”。
这招减轻了陶瓷企业前期投资压力?
“以租代建”模式的首位受益者是位于德化县宝美工业区内的奇丽工艺有限公司。
该公司有一个10kV配电室,门口牌子上写着“国网福建德化县供电有限公司以租代建示范项目”。
该项目于2016年5月竣工,容量为250kVA+630kVA,项目投资45万元,替代电量300万kWh.年。
配电室内,运行管理规定及制度,高、低压电气主接线图等资料全部上墙,各种安全标识牌一应俱全,地板上铺着橡胶绝缘垫。
“以租代建”的具体措施是,采取延伸用电服务范围的个性化服务方式,推动集体企业以及第三方,采取“以租代建”模式投资建设陶瓷企业电热隧道专用配电设施,减轻陶瓷企业在供配电环节上的一次性投资压力,支持陶瓷企业发展创业。
说是“租”,其实并不收租金。通过这种方式,电网企业履行央企责任,扶持陶瓷企业共渡难关。
德化是外向型经济,出口为主,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,人工、材料成本上涨,而出口价格一直在跌。前期配电设施投资压力减少了,让企业有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扩大生产。所以,有的用电企业就感觉电网在“雪中送炭”。
同时,“以租代建”模式也有利于用电侧安全规范管理。
截至目前,已有4家陶瓷企业与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成功合作实施“以租代建”。
关于这个模式的效果,奇丽公司的负责人说:
“前期投资压力减少了,让企业有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扩大生产。像我们这个配电项目,差不多要四十多万。按照以往的方式,要一次性投资到位,对企业的资金压力比较大。通过‘以租代建’,前期我们就只需支付10.75万,剩下的75%款项,将在三年内分期付清,还免交利息,这种好处是实实在在的。”
“并且,用电烧瓷温度控制精准,成品率大幅提高。一个工人可以看管几条生产线,人力成本大幅降低,无污染物排放,节能减排。”
大家都算的“两本账”
现在,在位于城东工业区的德化县中昱陶瓷有限公司,不仅老板、用电负责人,还有财务人员,都和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苏金辉很熟。
因为作为一个试点节能项目的项目经理,苏金辉经常上门走访,调取数据、开展分析。
对陶瓷企业来讲,使用什么能源很重要,是否节能、如何节能更重要。他们算经济账,也算他们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环保账。
3月23日10点多,中昱公司200多名工人在不同的车间忙碌着。
节能改造后的新型电窑炉,全自动控制。周云中摄
3层的“烧成车间”,使用旧式的环形、旋转式电窑炉。
5层的“烧成车间”,使用的是新型电热窑炉。一车花瓶、烟灰缸等陶瓷半成品,正“等着”进炉。按照订单,这些产品将销往德国。
70米长的一字型直式电窑炉中段肉眼可见的“火苗”是新型发热元件发热产生的,当时炉内温度高达1100多度。
该发热元件通过提高抗氧化及耐酸碱度,提高了可靠性和使用寿命,与传统使用的硅碳棒相比,使用寿命提高了30%。
窑体结构、窑具支架材质、发热元件……这些都是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“新型电热窑炉发热元件的研发与应用”科技项目的“卖点”。
“通过对窑炉截面、窑具节能、保温结构、发热面布局等进行创新设计,强化窑内气流扰动,减少耐火材料对热量的吸收,充分利用陶瓷产品降温时的余热再利用等。”苏金辉介绍说。
基于此,2015年,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提出项目攻关计划,旨在研究出一套节能、生产效率高、维护成本低的电热窑炉。2016年5月,经过招投标,该项目选中了中昱公司作为合作企业。
这个项目,特别巧妙的,还有对余热回收的改良。
“在窑炉砌体过程中,在预热带、烧成带、冷却带两边窑体中间放一个余热回收通道……简单来讲,是在窑体内部设置分层,与旧式窑炉的回收方式相比,新的方式热回收率高、热损耗小、噪音低、节能效果明显。”苏金辉说。
有限的资源,无限的循环。
经过效益分析发现,新型电热窑炉烧制每立方陶瓷节能26%,预计中昱公司一年电热窑炉电费约200万元,可节约电费支出52万,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。
而来自用电企业老板的说法,则更有说服力:“烧一车(一立方米)的陶瓷产品,原来要花50多块钱电费,现在只要30多块,节省近30%。”
国家一直大力倡导绿色能源。而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,推动节能减排,是国网福建电力系统由来已久的履责作为。
2004年1月,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即成立了电窑炉应用推广攻关小组,组建“电窑炉”服务队,致力电窑炉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工作,倡导低碳经济、实现节能减排。经过多年的宣传推广,用电企业选择绿色能源的意识更强了。
大城关的大发展
2月27日,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与德化陶瓷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署“十三五”期间战略合作协议。
供电服务,既是胸中有丘壑,亦是润物细无声。
德化城关面积约26平方公里。其中仅陶瓷产业园区就达20平方公里,园内有1200多家企业,占德化陶瓷企业70%。
与此同时,德化城关以71.3%的人口比例位居福建城镇化率的榜眼,成为典型的小县城、大城关。
这与其产业园区的环保到位有关。多年来,德化大力倡导绿色电力能源替代低效能源,引导地方支柱产业走经济发展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发展之路。
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定位为高档日用陶瓷、生态陶瓷、特种陶瓷等高新精细陶瓷产业,也决定了对服务质量的要求。
“我们对供电容量、质量非常满意。”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说。
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本着“深度合作,共同发展”的理念,分别与陶瓷产业园区管委会、德化县新秀园区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。
根据协议,该公司积极为园区企业用电提供高品质服务,将新技术成果优先推介给园区企业应用,共同推动绿色电力能源在园区企业的高效应用。
陶瓷产品的产生,被认为“是一种伟大的化学变化”。曾经,“世界陶瓷之都”的称谓,表明了德化这座山城抢占了先机,表明了德化与世界对话的勇气和智慧。现在,产业转型升级,德化的表现也让人期待。(刘丹青 周云中 高莉珊)